描述
 —  中国外文界  —
全国翻译人才基地

资讯速递丨傅雷翻译奖揭晓、新增语言类学位点、行业热点、学术前沿......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1-08 分类:新闻资讯
论坛上,专家学者携带最新的研究成果,从新时期中国当代翻译理论范式中国文学经典翻译口译学科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对外政治话语翻译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路径,为我国对外翻译的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行业热点


2021年傅雷翻译出版奖揭晓,《回归故里》译者获新人奖

第十三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傅雷奖)颁奖典礼20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傅雷图书馆举办。章文凭借译作《异域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获得社科类奖项,黄雅琴凭借译作《男孩》摘得文学类奖项。去年在出版市场受到广泛关注的《回归故里》一书的译者王献则摘得新人奖。


傅雷翻译出版奖(简称傅雷奖)于2009年首次颁发,用以纪念中国翻译家傅雷,并奖励当代中国大陆翻自法语的优秀作品。每年的傅雷奖会评选出文学类与人文社科类作品各一部,获奖图书的中国出版社和译者将共享奖金。2013年,该奖设立“新人奖”,以激励新生代译者。(新华社)

国务院官宣丨新增语言类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发布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批准了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审核增列的语言类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含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四大专业。


一所高校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3所高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19所高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46所高校新增硕士专业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52所高校新增硕士专业授权点(翻译)。(语言服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官网)

最新研究:日语、韩语或都发源于中国东北

根据路透社报道,一项综合了语言、基因和考古学证据的研究发现,包括现代日语、韩语、土耳其语和蒙古语等同一语系的语言以及说这些语言的人,都起源于大约 9000 年前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种植谷子的古代农民。


据《南华早报》报道,这份由来自英国、中国、捷克、法国、德国、日本、新西兰、韩国、俄罗斯、荷兰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联合公布的研究,于11月10日发布在了《自然》期刊上。(新浪网)

继好未来后,新东方宣布年底前终止全国K9学科类校外培训业务

新东方发布业务更新公告称,根据“双减”及相关细则、法规和措施,新东方计划于2021年底前,全国所有学习中心不再向幼儿园至九年级学生提供学科类相关培训服务(K9学科类培训服务)。公司预计,终止服务将对公司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的财年及后续期间的总营收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根据公告,截至2020年及2021年5月31日止的财政年度,新东方通过提供K9学科类培训服务产生的总营收分别占公司各财政年度总营收约50%至60%。新东方表示,公司将把重心及资源转向与K9学科类培训服务无关的教育产品及服务,如备考课程、成人语言培训课程及教材,同时,也将继续开拓新业务机会及增长举措。(芥末堆)


学术前沿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对外翻译研究高端论坛在福州举行

11月12日-14日,“福州市翻译协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对外翻译研究高端论坛”在闽江学院举行。来自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广西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省内外高校、研究院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以线上研讨的方式,参加闽江学院举办的此次高端论坛,合力探索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论坛上,专家学者携带最新的研究成果,从新时期中国当代翻译理论范式、中国文学经典翻译、口译学科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对外政治话语翻译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路径,为我国对外翻译的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新浪福建)

“翻译、科技与人文高端论坛”在沪举行

在庆祝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15周年校庆之际,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和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承办、《上海翻译》编辑部和《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翻译、科技与人文高端论坛”11月13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


论坛围绕“对接国家战略——翻译、科技与人文研究的新方向”这一主题,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科技创新赋能翻译研究、文化互译助力文明互鉴。(中新网上海 )


学术视点


加强语言能力研究服务语言文字事业

(作者:张天伟,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目前,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已取得诸多成就,但仍面临众多问题。据国家语言能力指数分析,我国在语言服务、语言研究、学术话语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语言人才资源情况掌握不全、高端外语人才数量不足、稀有外语语种人才缺乏、语言文字国际标准话语权薄弱等问题亟须解决。


如何更好地开发、建设和掌控国家语言资源,培养国家需要的战略性语言人才,是语言政策研究方向同仁的责任和担当......(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

(作者:文秋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级研究院院长)


国家语委2016年首次将国家语言能力写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已大体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学者提出了国家语言能力三角理论,旨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事业的飞跃发展,彰显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优势,同时以此考察我国与别国的差距,为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光明日报)


新书速递


荷兰出版首部荷兰语全译本《红楼梦》

由三位荷兰汉学家和翻译家历经13年艰苦努力合作完成的首部荷兰语全译本120回《红楼梦》日前在荷兰正式出版。译本共四卷,厚达2160页,译者是荷兰汉学家和翻译家马苏菲、林恪和哥舒玺思,由雅典娜神庙出版社出版。


目前,荷兰语全译本《红楼梦》已开始在荷兰各地书店和网上书店销售。阿姆斯特丹学术文化中心计划于12月初为该书的出版举办一场庆祝活动。(中国新闻网)

“全球传播与中国话语”青年论丛、新版《中国概况》等著作出版

如何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命题。近期,学界携手出版界作出积极探索,“全球传播与中国话语”青年论丛、新版《中国概况》教材、“国际学生感悟中国丛书”、《我在中国挺好的:22个外国人与中国的缘分故事》《考考你:你未必知道的中华文化常识》等著作陆续出版,从不同维度尝试思考回答如何提升中国制度性话语权、传播好中国声音。(文汇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