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  中国外文界  —
全国翻译人才基地

学术观点|张慧玉、张海玲、石亚瑀、陈玥羽:中国大陆翻译政策特征研究(1979-2021)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8-07 分类:新闻资讯
本文参考了Baldauf2006语言政策活动的分类框架,将Baldauf的框架同中国正式翻译政策的具体背景相结合,将翻译政策文件分为官方翻译项目政策,翻译标准化政策,翻译教育政策以及翻译职业政策四类

1.前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及相关语言服务的需求随之增加。为加强对翻译活动的管理,中国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翻译政策引导、规范翻译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界对当代中国翻译政策关注有限,更缺乏全面性的认识。在方法论方面,大多数关于翻译政策的研究基于案例或例证,而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通过大量实证证据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没有研究利用语料库工具分析大样本的翻译政策文件来呈现翻译政策的整体概况。

 

为了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本文收集了1979-2021年间中国发布的翻译政策文件,建立中国正式翻译政策语料库,运用语料库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特征,尝试展现当代中国翻译政策的整体图景,文章发表于SSCI期刊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_20240807_17230162928132480

2、翻译政策的新分类

本文参考了Baldauf2006)语言政策活动的分类框架,将Baldauf的框架同中国正式翻译政策的具体背景相结合,将翻译政策文件分为官方翻译项目政策,翻译标准化政策,翻译教育政策以及翻译职业政策四类。

 

1Baldauf框架中的地位规划目标主要是语言地位的标准化,包括官方化、国家化和特定语言的非法化。我国各级政府启动的官方翻译项目存在类似机制,主要体现在翻译方向和翻译语言这两个维度。就翻译方向而言,近年来官方项目越来越重视将汉语文本翻译成外语,即从翻译世界翻译中国的转变(黄友义,2022);就涉及的语言而言,在官方国际翻译和出版项目中,部分外语(如英语、法语和俄语)受到关注,而在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官方翻译项目中,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如蒙古语)受到相对多的关注。

 

2)本体规划目标主要是特定语言系统内文字、语法和词汇的语言规范化。在翻译政策中,标准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创建的语料库中,与翻译标准化相关的政策文件规定了国家及地方层面翻译活动的标准、定价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此类政策文件旨在规范翻译流程、特定领域内翻译的应用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翻译活动。

 

3)语言教育规划关乎特定语言的教育,包括准入政策,师资政策,课程政策和评价政策。语言教育规划同翻译教育政策相契合,在本文的框架中,与翻译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涉及正规教育机构内部和外部的翻译教育项目、翻译测试、培训、比赛、研讨会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活动。

 

4)声望规划关乎语言的声望,其目标主要是政府、机构和个人对语言的推广。这一语言政策类别启示我们应当关注翻译政策中的声望,因此本研究划分了与翻译职业相关的政策类别,此类政策文件聚焦于专业译员和翻译行业中其他人员的招聘、评估和管理,旨在提高翻译这一职业的声望

 

 

3、数据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北大法宝数据库,我们首先在北大法宝网站上以翻译笔译口译语言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下载相关政策文件。随后,我们查询了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的官方网站,共搜集到了1979-2021年间的363份政策文件。

 

随后,我们按照上述分类系统对政策文件及其内容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2_20240807_17230164151112760

本文进一步使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的关键词(keyword)功能提取各类政策文件的主题词,研究翻译政策文件的特征。我们选取了每个类别中前50个关键词,删除“和”“每”“这”等功能词。基于关键词所揭示的主题,我们还选取了含关键词的翻译政策文件片段,分析和阐明文件的内容。

3_20240807_17230164932659340

4、研究发现

  1) 翻译教育政策文件可细分为三类: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相关的政策文件,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及与翻译培训、比赛、研讨会等翻译项目相关的政策文件。随着翻译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和一门独立的学科,本类别的政策文件不断演变发展。1979-2002年,只有极少数的政策文件发布。21世纪初期颁发了一些重要的翻译教育政策文件,包括2003年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2007年颁布了四个有关MTI的政策文件。近年来,与CATTI相关的文件定期发布,同时还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政府翻译培训项目、研讨会和比赛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在规范、管理翻译教育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项目的落地与发展。

 

  (2)翻译职业政策文件主要关涉译员的职称制度和政府机构的译员招募。职称制度直接影响着译员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翻译职业的声望,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翻译专业人员职称制度不断演变发展。此类别还包括与政府机构招募口笔译员相关的政策文件。例如,“外事”一词反映了省级和市级外事办公室对口笔译员的迫切需求。“学历”一词表明政府机构强调报名人员的教育背景,更倾向于招募翻译专业的毕业生。

 

  (3)翻译标准化政策文件主要涉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翻译外文术语的规范。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件,我们发现国家标准在规范中国翻译市场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此外,2012年,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成立,各部门专家每年聚集召开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常用外语词汇的规范译名,为常用外语词汇的翻译提供了权威参考,有助于规范公众对其的使用。

 

  (4)官方翻译项目政策文件涉及旨在翻译和出版中国作品的官方翻译项目,为世界赛事提供的语言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项目,以及特定行业的翻译和出版项目。2004年正式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自2010年起,与官方翻译项目相关的政策文件陆续发布。一些政策文件还支持相关世界赛事的语言服务,如2017年组委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包括构建多语种术语语料库、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批相关翻译、为员工和志愿者提供多语种翻译培训等。此外,也有相当数量的政策文件涉及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翻译项目和能源行业标准的翻译出版。

 

 

文字:张慧玉、张海玲、石亚瑀、陈玥羽

 

编辑:王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