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荷兰语全译本(120回)《红楼梦》正式出版。这部中国文学巨著,终于有了与其地位匹配的荷兰语译本。三位荷兰翻译家哥舒玺思(Anne·Sytske·Keijser)、马苏菲(Silvia·Marijnissen)、林恪(Mark·Leenhouts)为此整整翻译了13年,最后与读者见面的译本分四卷装订,厚达2160页。译本面世后引发荷兰学界和媒体关注,多家荷兰媒体刊发报道或撰写书评。荷兰语全译本《红楼梦》4卷封面。中新社发 哥舒玺思供图需要想办法把《红楼梦》的语气翻成合适的荷兰语
《红楼梦》的对话很多,而且很有趣,很吸引人,里面还有很细的东西,可以从中感受人物性格。所以,有时候可能意思已经翻出来了,但是读起来总觉得缺点什么,不够生动,不够生活化,感觉语气翻得不合适。
比如“您”这个词。荷兰语中也有“您”,但只表示“尊敬”,不表示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而在《红楼梦》中,“您”的语气很多变,按理说袭人是贾宝玉的丫鬟,应该用“您”称呼贾宝玉,但以她和贾宝玉的亲密关系,她绝不会用“您”称呼贾宝玉,但她一定会用“您”称呼王熙凤,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区分人物关系,把不同的语气翻译好。
比如书里提到中药,翻的时候要读中医相关书籍,了解这些中药到底指什么,明白为什么贾宝玉说女孩不应该吃某种药,应该给男孩吃才对;又比如翻到大观园,我们学到很多特别有趣的中国建筑知识,然后带着这些知识去参观格罗宁根(荷兰北部城市)附近的中国花园,就发现里面的设计很有意思。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北京大观园。中新社发 草木 摄
《红楼梦》里的一些东西荷兰语没有相应词汇,翻译的时候要“发明”一些词。
比如“炕”,荷兰没有“炕”,没法翻译,我们觉得荷兰语应该接受这个词,所以只在书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进行了注释,然后就直接音译为“炕”。至于书里的人名,主人的人名没有翻成荷兰语,仆人的人名翻成了荷兰语。其中最难翻的是“袭人”,我们琢磨了三年时间;这个名字要翻成荷兰语里听起来很漂亮、也很吸引人的名字,说起来还要好听。有时一个人觉得可以,但其他两个人觉得不行,只有三个人都同意才能放到书里。
平衡《红楼梦》的“深度”和译本便于普通读者阅读的“浅度”。比如《红楼梦》里人名特别多,我们在每一卷后面都做了人物关系图,所有人名都在上面,读的时候随时可以翻到后面查看。但因为这个译本是给普通读者看的,虽然翻译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我们决定不添加太多脚注。《红楼梦》里的人名有很多含义,当然可以添加脚注,可是当你读《红楼梦》沉浸在它的世界里时,恐怕不太会关注人名背后的含义,而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回会发生什么。还有《红楼梦》里的诗句,含义很多,也有很多典故,某句诗可能跟李白、杜甫很有关系,这些我们都可以添加脚注。但对于一首10行或12行的诗,不能仅一行就加5个脚注,太影响阅读流畅度。荷兰读者与中国读者不一样。《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巨著,很多人从小就知道《红楼梦》,看过《红楼梦》的电视剧。但在荷兰没有这个传统,读者根本不知道《红楼梦》,所以我们第一步是把《红楼梦》翻成荷兰语,便于普通读者阅读,然后再组织活动,比如举办讲座等,探讨《红楼梦》的“深度”。红楼梦题材泥塑《读西厢》和瓷塑《黛玉葬花》。中新社发 许建梅 摄来源: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作者:中新社记者:德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