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  中国外文界  —
全国翻译人才基地

似是故人来:著名翻译家唐闻生讲述如何通过翻译与世界对话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9-05 分类:新闻资讯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似是故人来第三季第3期外交翻译,与世界对话,由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话著名翻译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副主席唐闻生,重温重要外交时刻,聆听外交翻译人员如何对话世界

《似是故人来》是中国外文局所属中国网推出的大型实景文化类访谈节目,旨在通过捕捉文化艺术领域的新闻热点,面向海内外中华文化爱好者,以“实地走访+现场对话+主持人述评”的方式,带领观众走入文化世界,剖析中华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似是故人来》第三季第3期——“外交翻译,与世界对话”,由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话著名翻译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副主席唐闻生,重温重要外交时刻,聆听外交翻译人员如何对话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因形成“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处理国际关系的核心精神而彪炳史册。但当时的情形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不同国家的巨大差异,会议期间一些人对中国提出不少质疑。为化解质疑,外交翻译家浦寿昌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安排,在大会上直接以英文介绍中方情况,阐述中国观点,为促进大会“求同存异”贡献了外交翻译人的积极力量。


翻译无小事,外交翻译尤甚。外交翻译工作者,是国家立场与主张的传递者,是跨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

1_20230905_16939048010804250


“你啊,就是会那么几十个英文字母,然后你还能一个月拿到56块钱,56块钱你就能满意了?你也不研究点学问,比如英语是哪来的?”这是唐闻生给毛主席做翻译不久时被毛主席“批评”的一席话,也是唐闻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翻译需要拥有更广博知识面的起点。此后,唐闻生在工作中养成了保持学习的习惯。


外交翻译,首先须爱国。正如唐闻生所言,“外交翻译是要站在祖国的立场上去解释、去沟通,既然是‘替’祖国说话,就有一种神圣的责任——对祖国忠诚。”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已成行业圭臬,在唐闻生看来,“信”即忠实,“达”即准确,“雅”即生动、追求译境。要实现“信、达、雅”,基础扎实、知识广博、心理稳定,亦必不可少。


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很多翻译者会失业吗?面对这个行业痛点问题,唐闻生则认为,虽然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会成为翻译的良师益友、趁手工具,但如古诗翻译一样,人工智能很难做到像人类一样具备情感、阅历以及对中外交流深入的了解,难以达到更高的“译境”。她相信,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不过,确实给翻译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聚光灯前,外交翻译人从容机敏、“圈粉无数”;实则,翻译是铁杵成针的寂寞之道。“高光时刻”的幕后,离不开矢志不移的坚持,须经过勤学苦练之锻造。唐闻生感慨,“我的前辈翻译家们,无一不是靠日积月累地学习,在大量实践中提高自我,厚积而薄发。”所以,当他们在国际传播、文明对话的重大场合“闪亮出场”,掌声最应该献给他们的幕后时光。


内容来源:中国外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