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签署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 开启两国人文交流互鉴新阶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2019年5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重要倡议精神,中国与亚美尼亚相关部门积极筹备磋商,2021年11月25日,中亚双方以交换文本的方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与亚美尼亚共和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部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中亚双方约定在未来5年内,共同翻译出版50种两国经典著作,为两国读者和人民奉献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新华网客户端)
教育部印发《指南》 明确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依据
中国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如何鉴别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进行了明确。《指南》明确了鉴别依据,即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对培训项目进行综合考量,如符合以下特征,即判定为学科类培训。
一是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
二是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
三是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四是结果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生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中国新闻网)
“熊猫杯”日本青年征文大赛2021线上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科学协会共同主办的“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2021线上颁奖仪式23日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孔铉佑分别在北京和东京线上出席仪式并致辞。
“熊猫杯”征文大赛创办于2014年,面向16岁至35岁的日本青年征集日语文章,迄今已成功举办8届,旨在促进中日间青少年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八年来,总共收到来自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的近3500份投稿。今年,征稿工作虽因疫情冲击遇到较大阻力,但依然收到了400份投稿。经评委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优秀奖10名、入选奖10名、佳作奖35名和团体奖4名。(人民中国)
北京市高考英语听说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模式,实行一年两考。2022年高考第一次英语听说考试于2021年12月11日进行,第二次英语听说考试于2022年3月19日进行。第一次考试取得满分成绩的考生将不再安排参加第二次考试。( 北京青年报)
“人人影视字幕组侵权案”一审宣判:被告人获刑三年六个月
11月22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三中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梁永平涉嫌犯侵犯著作权罪一案,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被告人梁永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扣押在案的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等予以没收。(中国新闻网)
2021年11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总论”课题组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的“2021第三届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研究高端论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院所的476位学者齐聚一堂,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
各位学者共聚云端,聚焦当代英语文学前沿问题,以多元化的理论视角,全方位、多维度、深入探讨了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为人类社会在未来的健康发展贡献了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11月27日-28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西部地区各大高校共同举办的“新时代·新西部·新文科 第二届西部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7位专家教授围绕此次论坛主题“新时代•新西部•新文科”分别作主旨报告。同时,本次论坛还组织了17个平行论坛。(上游新闻)
11月13日,由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主办的第四届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苏州举行,来自各大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本次论坛以“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国际传播”为主题,设有1个主题论坛,5个分论坛。参会学者就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新形态、“一带一路”深化方案、中国文化走出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双创中国)
第三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将于12月12日召开
第三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暨一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即将于2021年12月12日召开。会议将聚焦“十四五”规划热点,探讨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与路径,主要议题有:“十四五”外语学科与专业建设、“十四五”外语创新研究与国际话语权提升、“十四五”外语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十四五”外语教育评估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讨论增补会员单位等事宜。(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公众号)